有人提出一个问题:若能做出一个永久通用的混凝上配合比,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因素太多、太复杂。如混凝土不同的使用要求、不同的施工工艺和不同的材料性能等的影响,所以就不可能用一个能够适应各种要求的万能配方。具体的不同要求与影响因素如下:
(1)工程特点的不同,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有不同的要求如贮水池要求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大体积的混凝土则要求较小的水化热,以避免过大的温度应力产生裂缝;路面混凝土要求具有较高的耐磨强度; 一般承重结构要求混凝土具有可靠的力学性能;钢筋过密的构件要求有适宜的坍落度和控制石子的最大粒径;而建筑外墙则要求一定的保温性能等等。
(2)施工条件对配合比的影响,泵送工艺要求混凝土有较好的流动性,应适当加大含砂率和水泥用量:而滑模或大模板施工工艺,则要求混凝土有适宜的坍落度和较高的早期强度。如采用自由坠落式鼓形搅拌机,可搅拌-一般塑性混凝土;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则可搅拌干硬性混凝土等等。
(3)原材料性能不同对配合比的影响。普通水泥有较高的水化热,不适于大体积混凝土;而矿渣水泥或火山灰质水泥的水化热较小,适于大体积混凝土,但其早期强度低,又不适于拆模期要求早的工程;矾土水泥具有早强、硬化快的优点,适于紧急抢修、拆模早的工程。不同产区的骨料,具有不同粒径和形状,其总体表面积也不尽相同,影响水泥用量;各种粒径在骨料中所占比例的不同,影响骨料的颗粒级配和混凝土的密实度。此外, 骨料中有机物的含量,含土量,含水率等等的差异,对配合比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不能用一个通用的配合比去适应以上种种情况。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根据各种不同的客观条件,为获得最大密实度,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取得最小水泥用量,经过理论计算和试配才能确定。每一种配合比只能满足某一、两个或某几个方面的要求,不可能用一个“万灵”的通用配合比,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