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研究和工程调查结果表明,混凝土冻融破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以下因素等等。
(1)含气量
含气量是影响混凝土抗冻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加入引气剂形成的微细气孔对提高其抗冻性尤为重要,这些互不连通的微细气孔,在混凝土受冻初期能使毛细孔中的静水压力减少,起到减压作用。
(2)水灰比
水灰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孔隙率及孔结构。随着水灰比的增大,不仅可饱和水的开孔体积增加,而且平均孔径也增大,因而混凝土的抗冻性必然降低,有关规范规定了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
(3)混凝土的受冻龄期
混凝土的抗冻性随着其龄期的增长而提高。龄期越长,水泥水化越充分,混凝土强度越高,抵抗膨胀的能力越大,这一点对早期受冻的混凝土更为重要。
(4)水泥品种及集料质量
混凝土的抗冻性随着水泥活性增高而增高。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抗冻性优于混合水泥混凝土,更优于掺灰水泥。混凝土集料对抗冻性的影响,体现在集料吸水量的影响及集料抗冻性的影响。
(5)外加剂的影响
引气剂及减水剂等外加剂,均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引气剂能增加混凝土的气含量,而减水剂则能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孔隙率最终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6)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对于混凝土在应用过程中产生重大的影响,当混凝土所处环境最低温度在0℃以上时,混凝土基本不存在抗冻融性,而只有在环境最低温度小于0℃时,才会存在着相应的冻融破坏现象。
(7)反复冻融次数
冻融次数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重大,一般而言,冻融次数越大,混凝土的损伤越大,从而其强度损失越多,对混凝土的结构破坏就越大。
(8)施工中人为因素
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不同,甚至相关施工人员根本没有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从而导致了得到的混凝土的水灰比、含气量等重要因素发生变化,从而严重的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