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要求
轨道板混凝土养护期间保温、保湿总时间不低于10天,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
二、工艺与施工方法
1.蒸汽养护 蒸汽养护全过程分为静置、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蒸汽养护采用自动温控系统,系统可依次控制轨道板蒸汽养护的静停、升温、恒温、降温过程并自动记录,各阶段时间和温度可在计算机上远程设置和修改,蒸汽调节可用电磁阀或电动调节阀,每个台座的温度独立由智能温控仪控制,允许各台座处于不同的养护阶段,计算机实时记录各测点温度时间数据曲线。
(1)静停期:砼灌注完毕至混凝土初凝之前的养护期为静停期。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5-30℃,静停时间为3h。
(2)升温期:温度由静置期升至规定的恒温阶段为升温期。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5℃/h。
(3)恒温期:恒温时蒸汽温度不超过45℃,芯部混凝土温度不超过55℃。
(4)降温期:降温速度不应大于10℃/h,脱模时,轨道板表面与环境温差不应大于15℃。
(5) 每台座选择1块轨道板观测轨道板芯部温度,并自动绘制混凝土芯部温度与蒸养温度相对关系曲线。
(6)指定专人定时巡视,并作好记录,当发现内外温差或升降温速率出现异常时,立即报告,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蒸汽养护结束,养护人员将混凝土脱模试件与养护温度记录一并送到试验室做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混凝土强度大于48MPa,板面与环境温差小于15℃,试验室开具放张脱模通知单。混凝土强度小于48MPa,继续养护,试验室确定下次抗压强度时间,直至混凝土强度合格,板环温差小于15℃,方可放张脱模。
2.水中养护 轨道板的水中养护应在具有控温措施的厂房内进行。
封锚砂浆填压完毕至先张轨道板水养的时间间隔应根据封锚材料进行工艺性试验,一般不宜小于2小时。
注意事项:
1、水养时间不低于3天,养护的水温不应低于10℃,水温与轨道板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10℃。水中养护完成后板体表面与环境温差大于15℃时不得出池。
2、成品轨道板水养完成后应立即覆盖保湿材料,水中养护和湿养总时间不低于10天。
3、轨道板水养时将第一块轨道板固定在水养池的池壁上,应用钢筋卡具将紧邻两块轨道板相连并防止入出池碰伤轨道板。
4、轨道板水中养护前应将板体表面清扫干净,预埋套管和接地端子处用塑料盖进行封堵,防止杂物进入。
5、水中养护时轨道板需全部浸没在养护水内。
6、轨道板水中养护时间不应小于3d,并填写养护记录单,记录轨道板脱模时间、入池时间和出池时间,记录时间应精确至小时。
7、养护用水应保持干净。
8、轨道板脱模后,入水养护前,应对轨道板采取洒水养护措施,保证板面湿润。
3.洒水(保湿)养护
成品轨道板水养完成后应立即覆盖保湿材料,保湿养护时间不低于7天。
1、养护用水可采用拌制混凝土用水或饮用水,养护水与轨道板表面温度差不得大于15℃。洒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为度。
2、当环境气温低于5℃时,轨道板表面应喷涂养护剂,采取保温保湿措施,禁止对混凝土洒水。
3、水中养护3天以上,洒水养护7天。洒水养护的时间和水中养护的总时间不得少于10天。
三、施工注意事项:
1.接到养护通知单后启用自动蒸养系统进行养护。
2.养护人员认真做好巡查工作,及时调整蒸汽量,保证养护质量,脱模前的混凝土轨道板表面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15℃。养护温度、表面温度、芯部温度与环境温度共同形成曲线反映在一张图上形成资料。